学生素质评价

发表时间:2018-11-20

学生素质评价

学生素质水平综合评价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为评价对象的教育评价活动,是对学生素质的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进行多渠道认证的教育评价活动。

第一条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为目的,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认定机制,畅通不同类型学历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之间转换通道,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体系,突出学校“实践教育、深度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学生的课业内容,确保我校教改的顺利推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中明确指出 : 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 至此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 - 2020年 ) 》强调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 ,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显然 ,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能够适应社会要求的社会公民 ,而且更要培养能够满足企业和用人单位要求的“职业人 ”。但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办法不是以“职业道德 ”、“职业技能 ”、“就业创业能力 ”为核心去评价高职学生 ,使得对学生素质水平的评价工作明显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脱钩 ,没有充分发挥人才评价体系所具有的导向和激励功能 ,因此高职素质教育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促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切实可行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第二条  基本原则(建立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原则)

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坚持以教学成果为主体、坚持实质等效、坚持规范有序。

1、强调综合素质评价 ,突出职业素质评价

根据国家教育目的要求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要求 ,对高职学生的评价需要强调综合素质评价 ,突出职业素养评价。我院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求外 ,特别需要突出我院学生的职业性特点。即突出强调学生的职业素质 ,包括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等。因为我院学生首先是能够适应社会规范要求的“社会公民 ”。然后才是企业和用人单位要求的“职业人 ”。因此 , 我院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一要评价作为社会公民的综合素质 ,二要突出高职学生作为“职业人 ”的职业素质评价。

2、 强化评价导向作用 ,突出主动发展性评价

主动发展性评价 ,即注重学生主动的自我规划、自我发展和自我评价。导向作用 ,即充分发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 ,学生制定自我发展规划要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为依据。虽然每个学期初始 ,学校和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写出学习计划 ,但实际上只是走过场、走形式 ,学生把自己写的计划交给老师后 ,就再也不记得自己写的什么内容 ,更不要说遵照执行了。我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 ,教会学生通过自我规划和设计 ,使自己的人生今天比昨天成功 ,明天比今天成功 ,走出人生的成功路。

3、关注高职学生成长 ,突出动态过程性评价

学生的成长过程 ,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对我院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 ,需要突出动态的过程评价。首先 ,明确学生发展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建立我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需要考虑学生三年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同时把这些总体目标和要求具体化到每一学年、每一学期 ,使学生对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的目标和要求心中有数 ,有目的地促进自我的发展。比如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要求可以划分为 ,第一学年酒店管理基础 ,第二学年英语四级、本专业相关资格证书。第三年口语表达等综合应用能力等。其次 , 开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个体内差异性评价。即每一学期、每一学年 ,以学生为评价主体 ,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对学生个人进行评价 ,总结每一阶段取得的成就 ,同时发现问题和不足 ,明确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个体内差异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持续不断的发展。最后 ,开展学生综合素质等级评价。即第三学年末 ,依据前面每一年的评价结果 ,对学生进行三年学习和发展成效的综合评价 , 描述每个学生的发展过程和各自的优势特长 ,同时确定学生个体的相对评价等级 ,以便用人单位择优录用。

4、 基于学生共性发展 ,关注学生差异性评价

我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坚持在学生共性发展的基础上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发展和评价。共性发展即指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即要求学生在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符合国家公民的基本要求 ,文化素养、智力发展和实践能力等符合高职学生的基本要求 ,身体和心理素质符合健康人的标准。差异评价 ,即对学生进行个性差异性发展的评价 ,突出强调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差异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要学生明确:“我是与众不同的 ,我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如果忽视个性差异评价 ,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评价中得不到认可 ,对学生个性发展会造成压抑和错误引导 ,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个性评价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不论成绩好与差 ,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让自己的长处在评价中得到认可 ,从而获得进步的愉悦 ,获得走向成功的激励。”

第三条 适用范围

本体系适用于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全体学生。

第四条 构建以“职业素质 ”为核心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根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 ,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的精神 ,结合高职教育实际 ,基于我院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考虑 ,高职院校需要构建以“职业素质 ”为核心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可以由以下五个方面构成: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和发展潜力素质。基于“强调综合素质 ,突出职业素质 ”的评价理念 ,评价指标权重值分别设定为: 思想道德素质20% ,科学文化素质 20% ,身体心理素质 20% ,职业技能素质 20% ,就业创业能力 20%。思想道德素质可以从政治思想、社会公德、遵纪守法、职业道德、文明行为习惯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科学文化素质可以从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和文学特长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身体心理素质可以从体育锻炼习惯、体育课成绩艺体特长和心理素质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职业技能素质可以从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口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操作技能、社会实践经验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就业创业能力可以从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业实践及成果、特殊表彰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该体系的构成、权重及参考分值见图 1。

图 1   高职酒店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高职酒店专业学生素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指标分类: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百分制)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四级指标(注)

备注






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100%

思想道德素质20%

政治思想 20分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加分项

递交入党申请书

加分项

团校结业

加分项

党校结业

加分项

发展为预备党员

加分项

社会公德 20分

发布、扩散不恰当言论

减分项

恶意欠缴学费;参与、组织、经营网络信贷;考试违纪作弊;其他

减分项

遵纪守法 20分

违反国家、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规定

减分项

酗酒、赌博

减分项

参加非法组织、参与非法活动

减分项

偷窃、占有、损害公私财产

减分项

组织、参与打架斗殴

减分项

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纪律要求的行为

减分项

职业道德 20分

辅导员、院专业课程教师核定


文明行为习惯 20分

根据《诚信管理办法》核定


文化素质20%

学习态度 25分

辅导员、院专业课程教师核定


学习行为习惯 25分

辅导员核定


学习成绩 25分

每学期末评定(优、良、合格)


文学特长 25分

辅导员核定


心理素质20%

体能锻炼 25分

专业课教师核定


体育课程成绩 25分

每学期末评定(优、良、合格)


心理素质测评 25分

开学后第一学期测评(根据测评结果评定)


文、体特长 25分

以学校、学院开展活动核定


职业技能素质20%

计算机应用能力 10分

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核定


英语口语能力 20分

专业课教师核定


语言表达能力 10分

专业课教师核定


专业操作技能 20分

专业课教师核定


创业、社会实践经历 20分

就业干事、教秘核定


本专业相关职业证书 20分

教学秘书核定


就业创业能力20%

组织管理能力 20分

院分团委核定


人际交往能力 10分

院分团委核定


表彰、获奖 20分

院分团委核定


同行评价 20分

就业干事、企业核定


就业率 20分

就业干事、企业核定


就业对口率  10分

就业干事、企业核定



根据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和参考分值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行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教师、辅导员评价和学生自主评价、学生互评相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运用评价过程和结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职业化发展。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不断调整和完善。只有这样 , 才能保证评价激励机制的有效发挥 ,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对年轻一代的新要求 ,才能适应日趋丰富的市场和不断壮大的企业对高职人才的新要求 ,源源不断地为社会经济建设输送高规格、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