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专业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方案

发表时间:2018-11-20


酒店管理专业专业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方案




按照人才培养思想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所修学科分为考试科目与考查科目。在所修科目考核方式的选择上,本专业根据“项目制教学”的要求,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保证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社会适应性。经过大约两个学期的教学过程和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摸索,目前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考核方式,具体如下:

(1)考查科目  

考查科目按照“过程性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在学期初,由任课教师编写一份课程考核方案并存档。任课教师根据本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工作岗位能力目标,在每个教学项目下设置教学任务。每完成一个任务的学习后,进行一次项目考核,考核形式和考核次数由老师自定(同一门课程,由任课教师统一协商确定)。考核的内容,根据知识、能力要求的难易或高低,设定比重,总比重为100%。

考核内容

行业调查、案例分析、方案设计、实训过程等

考核形式

PPT展示、情景演练、实训操作等

考核成绩构成

考勤

理论考核

技能考核

综合表现

考核成绩各构成比例

20%

30%

40%

10%

考核成绩各构成完成方式

任课老师点名核对学生到课次数,按该项目内点名次数平均分配单次点名得分

考察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以作业形式进行考核,每个项目至少设计一次理论考核

考察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每个项目至少设计一次技能考核

根据上课听课认真程度、配合教师积极性、课堂互动、考核参与程度等表现进行评价

(2)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按照“过程性考核+综合性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在学期初,由任课老师编写一份课程考核方案并存档。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为70%或60%,综合性考核在总成绩中的占比为30%或40%。过程性考核的考核思路和考查科目一样,由课堂考勤、 理论考核、技能考核、综合表现等几个方面的成绩构成,具体构成及比重,由任课老师自定,每门课程保持一致。综合性考核是在18周课程结束后,采用闭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3)“过程性考核”体现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学生应为企业所需、社会所用,因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酒店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经调研表明,当前酒店企业主要涉及岗位有: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康乐服务与管理等。将这些岗位所涉及的职业能力要求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得出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社会需求能力构成为:①行业相关知识及专业业务能力;②语言表达能力;③沟通协调能力;④计算机操作能力;⑤解决问题能力;⑥书面写作表达能力;⑦分析能力;⑧执行力;⑨团队合作精神;⑩学习能力;⑪责任心。

上述的“过程性考核”所设计的指标,在职业能力体现方面,如下表所示:

过程性考核

考核指标

职业能力

项目化的过程性考核

考勤

责任心、执行力

技能考核

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书面写作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执行力  沟通协调能力

理论考核

书面写作表达能力、分析能力

综合表现

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

学期末的综合性考核

试卷

专业相关知识、书面写作表达能力、分析能力

项目综合实训

专业业务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对过程性考核进行细化,在具体的考核操作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课后自学的积极性,各种职业能力得到了培养,使本专业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中的环境变化和职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